还记得上学时,每逢冬至这天,勤劳朴实的妈妈早早的就剁好了饺子馅,约摸着时间,倚在门口,翘首期盼着放学归来的我们能早早地吃上热乎乎的饺子,母亲一本正经的对我和哥哥说:“冬至吃饺子,不冻手来不冻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擀皮、有的包馅、有的看锅、有的调汁,场面最是温馨。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看到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感觉非常难过,随即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煮熟,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称为“祛寒娇耳汤”施舍给百姓吃,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演变成现在冬至吃饺子,以此纪念“医圣”张仲景之恩。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老人们说的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一九”数到“九九”,与其说是进入寒冬,不如说是步入暖冬,因它能给人以希望和热情,辛苦一年即将有收获,来年即将迎来新的希望。
成晓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