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敲响不久,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一则悲痛的消息滑过了手机屏幕,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犹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深潜报国三十载”的誓言,犹记得他谈及家人时哽咽落泪……他的一生如同深海中的潜行者,静默无声却撼动山河。他的生命与惊涛骇浪相伴,在无声处托起惊雷;他的足迹与钢铁巨鲸同行,在深海中镌刻忠诚。
忆黄旭华院士——一生痴爱核潜艇,隐藏功名铸重器。黄老的一生就是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壮阔征程,他同“定海神针”一般。黄老是父母眼中“失踪的儿子”、妻子眼中“不顾家的丈夫”、子女眼中“模糊的父亲”,却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隐姓埋名三十载,他用岁月与青春填补中国核潜艇领域的空白,1970年12月26日,黄旭华团队研制出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艇”正式下水,中国也因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四年后,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401艇”从里到外所有的设备仪表全部是中国生产,没有一样是国外进口的。正是因为黄老的无私奉献、默默无声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惊涛骇浪中挺起胸膛。
记黄旭华院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404艇”在南海准备向“极限深潜”的目标冲刺。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吨重量的水下压力,稍有闪失就会艇毁人亡。临时实验前期,有研究人员悄悄地给家人写了遗书。62岁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告诉大家:不要怕,我和你们一起下水。以总设计师之躯亲身下潜,成为世界核潜艇史上首位深潜的“白发少年”。
做黄旭华院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国之名礼赞功勋模范,是对共和国脊梁最好的褒奖,必将点亮民族殿堂的灯火。黄老对中国核潜艇事业贡献的一生的精神值得当代中国青年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新年贺词中所提:“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握紧黄老传递的接力棒在无人区踏出民族复兴的航迹。
王超/文
上一篇:携章远行时光漫记
下一篇:踏访朱德故居,探寻元帅印记